대승기신론별기
페이지 정보
작성자 관리자2 댓글 0건 조회 3,593회 작성일 18-05-15 00:11본문
不能各攝一切法故 又復上於二門 但
說攝義 以眞如門中無能生義故 今於
此識亦說生義 以上生滅門中 方有能
生義故 此義云何 由不覺熏本覺故
生諸染法 由本覺熏不覺故 生諸淨法
如此二義 和合方能遍生一切故 言識
有二義生一切法 此言卽起下有四熏
習已下文也 問上言一心有二種門 今
云此識有二種義 彼心此識 有何差別
解云 上就理體名爲一心 體含絶相
隨緣二義門 故言一心有二種門 如經
本言寂滅者名爲一心 一心者名如來
藏 義如上說 今此中識者 但就一心
隨緣門內 理事無二 唯一神慮 名爲
一識 體含覺與不覺二義 故言此識有
二種義 是故心寬識狹 以心含二門識
故 又門寬義狹 以生滅門含二義故
如四卷經云 不離不轉名如來藏識 七
識流轉不滅 所以者何 彼因②擧緣諸
----------------------
① 「反」疑 「變」次同門(編者)② 「說」上疑脫 「上」(編者).
③ 「擧」疑 「攀」(編者)
一 -- 六八二
識生故 非聲聞緣覺修行境界 十卷經
云 如來藏不在阿梨耶識中 是故七識
有生有滅 如來藏不生不滅 何以故
彼七種識 依諸境界念觀而生 此七識
境界 一切聲聞外道修行者 不能覺知
①之二文同明此識不生滅義 何者 欲
明境界風所動故 藏海中七識浪轉 是
故七識 有生有滅 如來藏者 卽是藏
識 雖不離轉 而體不轉 故如來藏不
生不滅 故言不離不轉名如來藏識等
十卷意者 欲明七識 是浪不非海相
在梨耶識海中 故有生滅 如來藏者
是海非浪 不在阿梨耶識海中 故無生
滅 故言如來藏不在阿梨耶識中 是故
七識 有生有滅等 以如來藏卽是阿梨
耶識故 言不在 若使如來藏不在生滅
梨耶識中者 卽應下云 是故八種識有
生有滅 何故但言是故七識有生滅耶
當知此二經文 其本是一 但翻譯者異
故 致使語有不同耳 又四卷經云 阿
梨耶識名如來藏 而與無明七識 共俱
離無常過 自性淸淨 餘七識者 念念
不住 是生滅法 如是等文 同明梨耶
本覺不生滅義 又四卷經云 刹那者
名爲識藏 十卷云 如來藏阿梨耶識
共七識生名轉滅相 如是等文 是顯梨
耶生滅不覺之義 此今論主 總括彼經
始終之意 故言噵此識有二種義也
云何爲二已下第二依義別解言覺義者
卽有二種 謂本覺始覺 言本覺者 謂此
心性離不覺相 是覺照性名爲本覺 如
下文云 所謂自體有大智③惠光明義故
言始覺者 卽此心體 隨無明緣 動作
妄念 而以本覺熏習力故 稍有覺用
乃至究竟 還同本覺 是名始覺 言不
覺義 亦有二種 一者根本不覺 二者
枝末不覺 ④枝末不覺者 謂梨耶識內
根本無明名爲不覺 如下文云 依阿梨
耶識 說有⑤無覺而起故 言枝末不覺
者 謂無明所起一切染法 皆名不覺
如下文云 一切染法皆是不覺相故 若
依識相差別簡本異末義門 則梨耶識
中 唯有本覺及本不覺 若就識體無二
攝末歸本義門 則彼始覺及末不覺 亦
是梨耶識內之義 故上云此識有二義
者 通含如是二種之意 故下釋中 通
擧本始二覺及二不覺義也 問爲當心
體只無不覺故名本覺 爲當心體有覺
照用名爲本覺 若言只無不覺名本覺
者 可亦無覺照故是不覺 若言有覺照
故名本覺者 未知此覺爲斷惑不 若不
斷惑則無照用 如其有斷則無凡夫 答
非但無闇 亦有明照 以有照故 亦有
斷惑 此義云何 若就先眠後覺名爲覺
者 始覺有覺 本覺中無 若論本來不
眠名爲覺者 本覺是覺 始覺則非覺
斷義亦爾 先有後無名爲斷者 始覺有
斷 本覺無斷 本來離惑名爲斷者 本
覺是斷 始覺非斷 若依是義 本來斷
故 本來無凡 如下文云 一切衆生 從
本已來 入於涅槃菩提之法 然雖曰有
本覺故本來無凡 而未有始覺故 本來
有凡 是故無過 若汝言由有本覺本來
無凡 則終無始覺 望何有凡者 他亦
終無始覺則無本覺 依何本覺以說無
凡 當知由有本覺故 本無不覺 無不
覺故 終無始覺 無始覺故 本無本覺
至於無本覺者 源由有本覺 有本覺者
由有始覺 有始覺者 由有不覺 有不
----------------------
① 「之」上疑脫 「此」(編者)② 「不」疑剩(編者)③ 「惠」
通 「慧」次同(編者)④ 「枝末」疑 「根本」(編者).⑤ 「無」
下疑脫 「明不」(編者)
一 -- 六八三
覺者 由依本覺 如下文云 本覺義者
對始覺義說 以始覺者 卽同本覺 始
覺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 依不覺故說
有始覺 當知如是展轉相依 卽顯諸法
非無而非有 非有而非無也 問此本覺
性 爲當通爲染淨因性 爲當但是諸淨
法性 若言但是淨法因者 何故經云
如來藏者是善不善因乃至廣說 若通
作染淨者 何故唯說具足性功德 不說
具足性染患耶 答此理通與染淨作性
是故唯說具性功德 是義云何 以理離
淨性故 能隨緣作諸染法 又離染性故
能隨緣作諸淨法 以能作染淨法故 通
爲染淨性 由離染淨性故 唯是性功德
何鎰離染淨性 乃成諸功德 取著染
淨性 皆是妄想故 文中先明覺義 於
中有二 一略明二種覺義 二又以覺心
原故以下 廣二種覺相 略中先明本覺
後明始覺 初中有二 一顯覺體 二釋
覺義 言心體離念者 謂離妄念顯無不
覺也 離念相者等虛空界者 非唯無闇
無闇卽是智惠 光明遍照法界平等無
二故 言等虛空界 如下言智惠光明義
故 遍照法界義故
何以故已下 第二 釋本覺義 是對始
覺 釋本覺義 文相可知 始覺義者 以
下明始覺義 是對不覺 釋始覺義 文
相可解 又以覺心原故以下第二廣明
二覺 於中有二 初卽依近廣始覺義
復次本覺以下第二廣本覺 初中亦二
先總標滿不滿 此義云何以下第二別
解 別解之中 約四相以明究竟不究竟
義 此中先略 決擇四相之義 然後消
文 問此中四相 爲當同時 爲是前後
此何所疑 若同時耶 論說四位覺時差
別 答前後耶 下言四相俱時而有 或
有說者 此依薩婆多宗四相 以四體同
時四用前後 用前後故覺時差別 體同
時故名俱時有 或有說者 是依成實 前
後四相而言俱時者 以本覺望四相 則
無四相前後差別 故言四相俱時而有
而無自立 或有說者 此是大乘秘密四
相 覺四相時 前後淺深 所覺四相 俱
時而有 此義云何 夫心性本來離生滅
相 而有無明 迷自心性 由違心性離
相寂靜 故能生起動念四相 無明四相
相應力故 能令心體生住異滅 如似小
乘論議之中 心在未來 逕生滅而由業
力 引能令心體生住異滅 大乘四相
義亦如是 如經云 卽此法界 爲諸煩
惱之所漂動 流轉五道 名爲衆生 此
論云 自性淸淨心 因無明風動 正謂
此乎 總相雖然 於中分別者 四相之
內 各有差別 謂生三住四異六滅七
生相三者 一名業相 謂由無明 不覺
念動 雖有起滅 見相未分 猶如未來
生相將至正用之時 二者轉相 謂依動
念 轉成能見 知彼生相至正用時 三
者現相 謂依能見 境相已現 如未來
生至現在時 無明與此三相相應 熏動
心體 與相和合 心隨動轉 乃至現相
譬如小乘未來藏心 隨其生相 漸至現
在 大乘之中如來藏心 義亦如是 此
三皆是梨耶識位所有差別 於中委曲
至下文說 是名甚深三種生相 住相四
者 由此無明與生和合 迷所生心無我
我所 故能生起四種住相 所謂我癡我
見我愛我慢 如是四種 依生相起能生
相心 令至住位 內緣而住 故名住相
此四皆在第七識位 異相六者 無明與
彼住相和合 不覺所計我我所空 由此
能起六種異相 所謂貪嗔癡慢疑見 如
一 -- 六八四
新論云 煩惱自性 唯有六種此之謂也
無明與此六種和合 能相住心令至異
位 外向攀緣 故名異相 此六在於生
起識位 滅相七者 無明與此異相和合
不覺外塵違順性離 由此發起七種滅
相 所謂身口七支惡業 如是七支 能
滅異心令入惡趣 故名滅相 猶如小乘
宗中滅相 滅現在心令入過去 大乘滅
相義亦如是 是故當知 四相生起一心
流轉 一切皆由根本無明 如經云 無
明住地其力最大 此論云 當知無明能
生一切染法也 又所相之一心所來 能
相之相 無①相所起 無 *相所起故 隨
其所生 用有差別 取塵別相 名爲數
法 由其本無明違平等性故 一心所來
故 隨所至處 皆作總主 了塵總相 說
名心王 由其本一心諸法總原故 由是
義故 諸外道等 多於心王 計爲宰主
作者受者 以不能知由無自性隨緣流
轉故 如中邊論云 唯塵智名心 差別
名心法 長行釋之 若了別塵通相名心
取塵別相名爲心法 瑜伽論中 亦如是
說 大乘四相 相心道現 略說如是
次正消文 總別四相名爲一念 紛此一
念四相 以明四位漸次 欲明本依無明
不覺之力 起生相等種種夢念 動其心
原 轉至滅相 長眠三界 無始流轉 今
因本覺不思議業 起厭樂心 漸次趣向
始息滅相 終歸心源 朗然大悟 覺了
自心 本無所動 今無所靜 本來平等
同一覺也 如經夢度河喩 此中應廣說
大意如是 文中有二 初紛四相 以明
究竟義 二又心起者以下 明究竟覺同
覺義 此四位中 各有四義 一能覺人
二所覺相 三覺利益 四覺分齊 初中
言如凡夫人者 是能覺人 位在十信
覺知前念起惡者 是所覺相 未入此位
以前具起七支惡業 今入十信 卽知前
惡實是不善 故言覺知前念起惡 此明
覺於滅相義也 能止後念令不起者 是
覺利益 前由不覺起惡念 今卽覺故能
止滅相也 言雖復名覺卽是不覺者 明
覺分齊 雖知滅相實是不善 而猶未覺
滅相是夢也 第二位中 言初發意菩薩
等者 十解已上三賢菩薩也 十解初心
名發心住 是故此中名初發意
覺於念異者 異相之中 分別內外 計
我我所 此三乘人 皆能了知內無神我
外無我所 欲明所相心體 爲無明眠夢
於異相 而今漸與智 *惠相應 從異相
夢 少得覺悟 故言覺於念異 由得此
覺 六種異相 永滅不起 故言念無異
相 是覺利益 捨麤執著故名相似覺者
分別內外 計我我所 名麤執着 雖捨
如是麤分別想 而未證知唯識實性 名
相似覺 是覺分齊 第三位中
法身菩薩等者 初地以上十地菩薩也
覺於念住者 住相之中 雖不能計心外
有塵而執人法因緣而住 法身菩薩覺
人法相唯是識性 欲明所相心體 前覺
異相 而眠於住相之夢 今與唯識眞智
相應 從住相夢 而得覺悟 故言覺於
念住 由得此覺 四種住相滅而不起
故言念無住相 以離分別麤念相者 人
我見名分別 簡異異相麤分別故 不加
麤言 我執名麤念 簡異生相微細念故
名爲麤念 雖復覺知唯識實性 而猶睡
於生相之夢 故名隨分覺也 第四位中
菩薩盡地者 謂無垢地 是總擧一位
如本業經說 無垢地菩薩 逕百千劫住
下之二句 別明二道 滿足方便者 是
---------------------
① 「相」疑 「明」次同(編者)
一 -- 六八五
方便道 一念相應者 是無間道 如對
法論云 究竟道者 謂金剛喩定 此有
二種 謂方便道攝 無間道攝 此之三
句 明能覺也 言覺心初起者 是明所
覺也 覺心初起者 依無明有生相 迷
心體令動念 今乃證知 離本覺無不覺
卽動念是寂心 故言覺心初起 如迷方
時 謂東爲西 悟時乃知 卽邪西是正
東 覺心初起義 亦如是 本由不覺 動
心無起 今旣覺故 心無所起 故言心
無初相 前三位中 雖各除相 動念未
盡 故言念無住相等 今究竟位 動念
頓盡 唯一心在 故言心無初相 是覺
利益 遠離已下 明覺分齊 業相動念
念中最細 名微細念 此相都盡 永無
所餘 故言遠離 遠離之時 正是佛地
前來諸位 未覺心源 生相未盡 心猶
無常 今至此位 無明永滅 還歸心源
無更起動 故言得見心性 心卽常住
更無所進名究竟覺 又說未歸心源 夢
念未盡 欲滅此動 望到彼靜 今旣見
心性 夢想都盡 覺知自心本無流轉
今無息滅 常自一心①如住一床 故言
得見心性心卽常住 如是始覺卽與本
覺 等同無別 名究竟覺 是明覺分齊
也 問若言始覺同於本覺離生滅者 此
說云何通 如攝論云 本旣常住 ②未依
於本 相續恒在 乃至廣說 答二意異
故 理不相違 何者此論主意 欲顯本
由不覺 動於靜心 今息不覺 還歸本
靜 故成常住 彼攝論意 欲明法身 本
來常住不動 依彼法身 起福 *惠二行
能感萬德報果 旣爲因緣所起 是故不
離生滅 故說相續 具義而說始成萬德
要具二義 依前義故常住 依後義故生
滅 生滅常住不相妨礙 以一一念迷遍
三世不過一念故 如似一一毛孔 皆遍
十方 雖遍十方 不增毛孔 佛佛如是
無障無礙 豈容偏執於其③門哉 如花
嚴經偈云 牟尼離三世 相好悉具足
住於無所住 法界悉淸淨 因緣故法生
因緣故法滅 如是觀如來 究竟離癡惑
今二論主 各述一義 有何相妨耶 又
如經 依諸伏道 起事心滅 依法斷道
依根本心滅 依勝拔道 根本心盡 此
言諸伏道者 謂三十心 起事心滅者
猶此論中捨麤分別執著相 卽異相也
依法斷道 在法身位 依根本心滅者
猶捨分別麤念相 是住相也 勝拔道者
金剛無礙 根本心盡者 猶此遠離微
細念也 此謂生相 是故已下 引經證
成也
言又心起者 已下二明始覺不異本覺
此中亦二 初卽因言重覈始覺分齊 而
實無有已下正明不異 言一切衆生不
名爲覺者 金剛已還一切衆生 長眠無
明 未曾相離 依是義故 不得名覺 由
永離眠 方名覺故 然若對四相差別
有漸覺義 義如前說 今④紛無明之⑤眼
無差別相故 皆是不覺 如仁王經云
始從伏忍至等覺位 照第一義諦 不名
爲見 所謂見者 唯佛如來 言若得無
念則知心相生住異滅者 由未得無念
時 不能遍知一切心相 皆悉是夢 故
不得名覺 佛得無念故 能遍知一切衆
生眠於無明夢於四相 方得名覺 言以
無念等者 是釋成上義 此中有伏疑
云佛得無念 衆生有念 如是隔別 所
以自得無念知他有念者何 由彼一切
----------------------
① 「如住一」 疑「住一如」(編者)② 「未」疑 「末」(編者)
③ 「門」疑 「間」(編者)④ 「紛」疑 「約」(編者)⑤ 「眼」疑
「眠」(編者)
一 -- 六八六
有念 其性本來無念 今佛所得無念
與彼無念平等無二 言以無念平等故
旣得平等無念 故能遍知諸念也 此中
正明無異之義 雖曰始得無念 方成始
覺 而覺於四相本來無起 得何不覺
而有始覺 故言而實無有始覺之異 云
何無異者 以四相生起 義有前後 而
從本已來同時相依 又此四相 爲①心
所成 除 *心以外 無別自體 故言四相
俱時而有皆無自立 猶如海水之動 說
名爲波 波無自體故 無波之動 水有
體故 有水之動 心與四相義 亦如是
爲顯是義故 四卷經云 大 *惠七識不
流轉 不受苦樂 非涅槃因 如來藏者
受苦樂與因俱 若生若滅 又夫人經云
於此六識及心法 智此七法 刹②那不
種衆苦 不得厭苦樂求涅槃 世尊如來
藏者 無前際 不起不滅法 種諸苦得
厭苦樂求涅槃 又云生死者 是二法
是如來藏 世間言說故 有生有死 非
如來藏 有生死法 此二經意 同明卽
如來藏 流轉生死 生死根本無自體
無自體故 無別流轉 相旣無轉 體何由
動 故言非如來藏有生有死 由是義故
四相唯是一心不覺 卽同本覺 故言本
來平等同一覺也
復次已下第二廣明本覺 於中有二 初
明本覺功能能生二相 復次覺體相 以
下二明本覺體相 相有四種 初中智淨
相者 明本覺隨染還淨 不思議業者
是還淨之用 言滿足方便者 在無垢地
破和合識相者 謂不生滅與生滅和合
名和合識 今破其所合之生滅相 故不
生滅體離相 而影故下言影 顯現法身
是本覺也 言相續心相者 猶是阿梨耶
識 但通攝生滅與不生滅 名和合識
爲顯法身本覺義故 偏取生滅相內自
相 名相續心 爲顯應身始覺義故 相
是業相 此不滅相續心 但滅相續心相
相滅之時 其相續心永離識相 轉成圓
智 故言智淳淨故 卽是應身始覺義也
然此始覺無別始起 卽本覺體隨染作
染 今自染緣還得淳淨 名始覺耳 是
故始覺 卽是本覺之隨緣義也 如經言
是故大 *惠 諸自相滅 自相滅者 業相
滅 若自相者 不異外道斷見戱論 外
道說離諸境界 相續識滅 相續識滅
已卽滅諸識 大 *惠 若相續識滅者 無
始世來 諸識應滅 正謂此也 喩中言
水非動性者 今雖非靜 而此動若不由
自性故動 但是隨他而動 心亦如是
隨緣而動 不由自性故動 故言非動性
也 若無明滅相續則滅者 相續相滅也
智性不壞者 相續心體相續不滅 卽是
自相 神解之性名爲智性
復次以下第二明本覺體相 四種鏡中
第二因熏習者 此性功德 能作正因熏
衆生心 能起厭樂及諸加行 乃至佛果
言因熏習 一切諸法悉於中現 故名爲
鏡如花嚴云 譬如深大海③彌寶不可盡
於中悉顯現 衆生形類像 甚深因緣海
功德寶 無盡淸淨法身中 無像而不顯
正謂此也 第四緣熏習者 始起圓智
作增上緣 熏衆生心 令起厭樂及諸加
行 乃至佛果 故名緣熏 此諸行德 不
離圓智 是④波智影 故名爲鏡 如佛地
經說 大圓鏡智 能起一切衆生諸善法
影 此之謂也 余二種鏡義 顯可知
起信論別記可本終知
----------------------
① 「心」上疑脫 「一」次同二(編者)② 「刹那」下疑脫 「不
住」(編者)③ 「彌」疑 「珍」(編者)④ 「波」疑 「彼」(編者)
一 -- 六八七
大乘起信論別記末
海東沙門 元曉撰
此下明不覺 中有二 一明根本不覺
二復次以下 明枝末不覺 初中立二
一正明不覺依本覺立 二明本覺待不
覺有 言不如實知眞如法一故不覺心
起者 卽是根本無明 此如迷方 ①而有
其念者 是業相等之動念 是如邪方
如離正方外 無別邪方 邪方卽是正方
故言念無自相不離本覺 次明本覺待
不覺義
言不覺者 猶是無明 妄想心者 不覺
所起諸取相心 是擧本而取末 能知名
義爲說眞覺者 由妄想心知名義故 方
有言說 說於眞覺 是名能說眞覺之言
要依不覺所起妄想 言若離不覺則無
眞覺自相可說者 是明所說眞覺必待
不覺 若不相待 則無自相 待他而有
亦無自相 自相旣無 何有他相 是顯
諸法無所得也 如下文言 當知一切染
法淨法 皆悉相待 無有自相可說 智
度論云 若世諦如毫釐許有實者 第一
義諦亦應可實 此之謂也
復次已下第二明②支末不覺 此中先三
相 是微細 猶在阿梨耶識位 後六麤
相 是餘七識 但望彼根本無明 皆是
所起之末 通名枝末不覺也 言無明業
相者 無明所起業相也 起動義 是業
義 故言心動名爲業相
覺則不動者 是反釋 如得始覺時永無
動 當知今動只由不覺動則有苦者 如
得寂靜 寂靜是樂故 今云動卽是苦也
果不離因者 無明是無集 業相是無
苦 無苦無集 一時而有 不相離也 然
業相雖有生滅 最是微細 能所未分
無明亦爾 如無想論云 問此識何相何
境 答相及境不可分別 一體無異 問
若爾云何知有 答由事故知有 此識能
生一切煩惱業果報事 譬如無明常起
此無明可欲分別不 若可分別 非謂無
明 若不可分別 ③相應非有 而是有無
亦由欲瞋等事 知有無明 本識亦爾
阿毘達摩藏經中 亦同此說 如是等文
正約業相而說也 第二能見相卽梨耶
見分 第三境界相 是梨耶相分 如四
卷經云 譬如藏識 頓分別自心 現身
及身安立具等 頓分別者 是能見相
自心及現等 是境界相 瑜伽論中 亦
同此說 如是等文 是約後二相說 此
二雖有二分 不離業相 是唯量門 業
相雖無能所 含有二分 是唯④二 此三
皆是異熟識攝 但爲業煩惱所惑義邊
不別業相動轉差轉相等異 是故總說
爲異熟識 爲無明風所動義邊 從細至
麤動轉差別 是故細分立三種相 又此
三但爲無明所動 故在第八 後六乃爲
境界所動故在七識 卽由是義故 說七
識一向生滅 不同梨耶俱含二義也
以有境界緣故生六相者 前細相中 依
能見現境界 非境界動能見 此後六相
爲彼所現境界所動 非此六種能現彼
境 別義如是 通⑤而而言⑥云 彼亦還
依自所現境 此還能作自所依境 今此
論中 宜就別門 故言有境界故生六種
相 如經本說 境界風吹動 七識波浪
轉 正謂此也 六相中 初一相 是第七
識 次四相 是生起識四陰 後一相 是
----------------------
① 「而」上疑脫 「不覺心起」(編者).② 「支」疑 「枝」(編者).
③ 「相」疑 「則」(編者)④ 「二」下疑脫 「門」(編者)⑤ 「而」
疑剩(編者)⑥ 「云」疑 「之」(編者)
一 -- 六八八
行陰爲因 所生果報 言智相者 此第
七識麤中之始 始與 *惠相應分別我我
所 故名智相 如夫人經云 於此六識
心法智 刹那不住 言心法智者 *惠數
也 故知 此中智相 正在第七識
言依於境界心起者 依前境界相 第七
識心起也 若在善道 分別可愛法 爲
我我所 在惡道時 分別不愛法爲我我
所 故言分別愛與不愛 具而言之 計
能見相爲我 計所現境爲我所 而今直
就相顯而說 是故但說依於境界 又此
第七識 雖復通緣梨耶能見及境界相
然此境界 不離能見 如鏡中影不離鏡
面 此第七識 直爾內向 自計我我所
非計爲外故 余處說緣梨耶識 不言緣
境界 又略說故 但就我執之境 故說
緣識 除我所執境故 不說亦緣境界
問云何得知 此第七識不但緣心 亦緣
境界 答此有二證 一依比量道理 二
依聖言量 比量道理者 此意根必與意
識 同緣境界 是立宗也 爲彼意識不
共所依故 是辨因也 諸是不共所依
必與能依同境 如眼根等 是隨同品言
也 或不同緣者 必非不共所依 如次
第滅意根等 是遠離言也 如是宗因譬
喩無邊 故知意根亦緣六塵 若言此意
與意識不①心同緣者 亦可眼與眼識不
必同境 俱是不共所依故 眼等識根
旣不得爾 無同類故 義不得成 若言
此意非不共依者 則無不共依 識不應
起 如眼識等 只是自敎相違過失 如
佛娙說故 眼不壞故 眼識得生 乃至
意不壞故 意識得生 乃至廣說 又論說
此不共依 故知此意但緣於識不緣餘
境 是義不成 若依此 能依意識 緣一
切法 當知所依意根 亦對一切法 是
故此意亦緣自體 以有自體分故 亦緣
自所相應心法 以無能障法故 彼諸心
法②背證自體 有自證分 是故不③度
同一所緣 當知此義通於八識 所鎰
知 故莊嚴論云 已說求染淨 ④說成
唯識偈曰 能取及所取 此二唯心光
貪光及信光 二光無二法 釋曰 上半
者 成 *唯識人 應知能取所取 唯是心
光 下半者 貪等煩惱光 信等善法光
如是二光 亦無染淨二法 以不離心光
別有貪等信等法故 以此文證 故知諸
心數法 亦爲心光所照 故不離心光
以不離心光 故卽是心光也 如鏡中像
鏡光所照 是故此像不離鏡光 以不離
故 卽是鏡光 當知此中道理亦爾 然
雖似影像 無別本法所不緣者 設有本
法心數異影像心數者 則同一所緣之
義不成故 聖言量者 如十卷經云 彼七
種識 依諸境界念觀而生 又云 境界
風吹動 七識波浪轉 今此論中 釋彼
經意云 以有境界緣故 復生六種相
由此等文故得知乎
次第二相續相者 卽是識蘊 是麤分別
通緣一切 得長相續 名相續相 又此
識起愛 引持過去諸業 亦得潤生 能
令未來果報相續 故名相續識 言依於
智者 依前智相 相續始生也 所依是
細 唯一捨受 能依是麤 具起苦樂 故
言生起苦樂 又所依智相 內緣而住
似眼 此相續識 遍馳外境 如覺故 言
覺心起念 起念卽是法執分別 識蘊與
此麤執相應 遍馳諸境故 言相應不斷
故 次執取相 卽受蘊 次計名字相 是
想蘊 次起業相 是行蘊 文自顯不須
----------------------
① 「心」疑 「必」(編者)② 「背」疑 「皆」(編者)③ 「度」疑
「廢」(編者)④ 「說」上疑脫 「次」(編者)
一 -- 六八九
煩惱釋
復次以下 第三明同異 言無漏無明隨
染幻差別 性染幻差別者 無漏是隨染
幻差別 無明是性染幻差別 何者 其無
明 是違平等性 故其所起一切染法性
自差別 無漏法 是順平等性直置其性
應無差別 但隨染法差別 故說無漏有
差別耳 何者 對彼業識染幻差別故
有本覺無漏性德差別 又爲對治彼染
差別故 成始覺萬德差別 是故無漏
但隨彼染而有差別 不由自性有差別
也 然此染淨 皆悉相待性無所有 故
言幻也 上來總爲廣上立義分中是心
生滅 已竟
復次已下 第二廣上生滅因 於中有二
初正明生滅依因緣義 二依無明熏習
所起識者以下 重顯所依因緣體相 初
先總表 後別釋
言因緣者 梨耶心體 ①反作諸法生滅
是生滅因 生滅諸法 細麤相資 而起
是生滅緣 如經云 如來藏是善不善因
故 又無明住地 能熏心體轉作諸識
名生滅因 所起諸識轉 相資因緣 如
下文云 一切染因 名爲無明 故今此
文中 二義俱有 言衆生依心者 諸生
滅法 聚集而生 故名衆生 而無自體
唯依心體故 言依心 能依衆生 只是
意意識 故言意意識轉 此卽表二章門
此義云何以下釋二章門 先釋意 中有
三 初略明意 次廣辨意 是故以下 結
成唯心 初言依阿梨耶識者 釋上依心
義 相本無明 親依識體而有 故言依
識說有無明 如上文云 此識有二義
一者覺義 二者不覺義 正謂此也 四
卷經云 如來藏爲無始虛僞惡習所熏
名爲識藏生 無明住地與七識俱 當知
無明住地 非七識攝 亦非爲彼所熏種
子 言不覺而起者 心體爲此無明所熏
動作生滅 故名起 又卽此心體 由無
明熏 轉成能見 乃至轉成 起念相續
如是心體 有此五用 對境界能生意識
故名爲意 此中第五 猶是意識 而約
生後義 通入意中攝 此意以下 第二
廣解 開上五用 立五識名 初業識義
如前已說 言轉識者 是能見相 緣境
而轉 名爲轉識 然轉識有二 若說無
明 所動能見 名爲轉識者 是在阿梨
耶識 如其境界 所動能見 名轉識者
是謂七識 二義不同 不可相濫 又有
處說 諸是能見 通名轉識 則通八識
今此中轉相 是緣初義也
三現相者 猶是上三相中境界相 但此
中 爲明離轉識無別境相 故擧能現明
所現境
言猶如明鏡現色相者 如四卷經云 大
*惠 廣說有三種識 廣說八相 何等爲
三 謂眞識現識分別事識 譬如明鏡持
諸色像 現識處現 亦復如是 又此文
中說現義云 以一切時任運而起常在
前故 當知現識定在第八 其業識等
與此作本 其相彌細 如何强將置七識
中甚可乎
言隨其五塵對至卽現者 隨所起相皆
不離見 唯於能見鏡中而現 故言對至
卽現 就實而言 亦現法塵 且約塵顯
略擧之耳 問此識境界寬狹云何 此論
中但說五塵 楞伽經云 阿梨耶識分別
現境自身資生器世間等 一時而知 非
是前後 瑜伽論說 此由了別二種境故
轉 一由了別內執受者 謂了別遍計所
執自性 妄執習氣 及諸色根 根所依
---------------------
① 「反」疑 「變」(編者)
一 -- 六九十
處 謂有色界 若無色界 唯有妄執習
氣了別 二了別外無分①相器者 謂了
別依止 緣內執受阿梨耶識 故於一切
時 無有間斷器世界相 譬如燈炎生時
內執②受識 外發光明 如是阿梨耶識
內緣執受境 外緣器世界境 生起道理
應知亦爾 中邊論云 此識所取 四種
境界 謂塵根我及識所攝 所取旣無
能緣本識 亦爾得生 若依中邊論及楞
伽經則習氣等 非此識境 若依瑜伽論
聲塵及七種識等 非其所緣 依此論說
現根及識等 亦非此識所現境界 如是
相違云何和會 答此非相違 何以故
不以言唯緣如此法故 不言餘法非境
界故 問雖無相違 而有不同 不同之
意 可得而聞乎 答不同之意 各有道
理 如中邊論 欲明現起諸法 皆是本
識所現 離識之外 更無別法 是故唯
說 現行諸法 習氣種子 其相不顯 與
識無異 是故不說 瑜伽論等 爲顯諸
相無有離見自相續者 故除心心法以
外 諸餘相續之法 說爲此識所了別
諸心之法 離塵不立 其義自顯 故不
別說 諸餘論顯沒之意 准此可知 不
可偏執一隅 以謗通方之說也 且止傍
論 令釋大文
第四智識者 是第七識 上六相中初智
相也 愛果名染淨法 分別彼法 計我
我所故 言分別染淨法也 相續識者
卽是意識 上六相中相續相也
以念相應不斷故者 是約自體不斷 釋
相續名 住持以下 約其功能 釋相續
名 此識能起愛取故 能引持過去無明
所發諸行 令成堪任來果之有 故言住
持過去之果令不失故 此義具如瑜伽
論說 又識能起潤生煩惱 能使業果續
生不絶 故言成就現未等報無差違故
如是三世因果流轉不絶 功在意識故
名相續 言念已치事慮未來事者 顯此
識用不同智識 以彼但緣現在境故 由
此文證 故知此相續識 正是意識 不
同上說相續心也 是故以下 結成唯識
是上所明五種識等 無別自體 皆依一
心義故 三界虛僞 唯心所作也 言以
一切法 皆從妄念而生 一切分別卽分
別自心 心不見心無相可得者 如十卷
經偈云 身資生住持 若如夢所見 中
應有二種心 而無二相 如刀不自割
指亦不自指 如目不自見 其事亦如是
此義云何 若其夢中所見諸事 如其所
見是實有者 則有二故 而其夢中實無
能取所 所二相 三界諸心 皆如此夢
故言一切分別卽分別自心 而論自心
不能自見 如刀指等 故言心不見心
現無他可見 亦不自見 則無所見 所
見無故 能見不成 能見所見 皆不可
得 除此之外 更有何相 故言無相可
得 如彼偈云 非他非因 非分別分別
事 五法及二心 寂靜無如是 問如集
量論④諸說心心法皆證自體 是名現
量 若不爾者 如不曾見 不應憶念 此
中經說云 不自見 如是相違 云何會通
答此有異意 欲不相違 何者 此經論
意 欲明離見分外無別相分 相分現無
所見 亦不可說卽此見分反見見分 非
二用故外向起故 故以刀指爲同法喩
集量論意 雖其見分不能自見 而有自
證分相 能證見分之體以用有異故 向
內起故 故壬炎爲同法喩 由是義故
不相違背 又復此經論中 爲顯實相故
---------------------
① 「分相器」疑 「分別器相」(編者)② 「受識」疑 「膏
炷」(編者)③ 「所」疑 「取」(編者)④ 「諸說」疑倒(編者)
치:달릴치
一 -- 六九一
就非有義 說無自見 集量論主 爲立
假名故 依非無義 說有自證 然假名
不動實相 實相不①懷假名 不 *懷不動
有何相違 如此中說 離見無相故 見
不見相 而餘處 說相分非見分故見能
見相分 如是相違 何不致怪 當知如
前亦不相 *懷 又說爲顯假有故 說有
相有見 爲顯假無故 說無相無見 假
有不當於有故 不動於無 假無不當於
無故 不懷於有 不懷於有故 宛然而
有 不動無故 宛然而無 故如是甚深
因緣道理 蕭焉靡據 蕩然無礙 豈容
違諍於其②問哉
復次以下 第二釋意識章門 意識猶是
先相續識 但就其能與法執麤念相應
生後義邊 名相續識 約其從前念生
能起見愛煩惱義邊 名爲意識 故言意
識者 卽此相續識上 六相內受相行蘊
相 從入此意識中攝 又此論且依一意
識門故 不別出五識相也 文相可知
言依無明熏習以下 第二重顯因緣體
相 於中有二 一約心體 顯因體相染
淨難測 二不達以下 約諸染淨 明緣
體相差別之義 初言依無明熏習所起
識者 牒上依阿梨耶識說有無明不覺
而起 此文正明自性淸淨心因無明風
動 故言無明所起識也 若此心體 一
向生滅 直是染心 則非難了 又若一
向常住 唯是淨心 亦非難知 說使體
實淨 而相似染者 亦可易解 如其識
體動 而空性靜者 有何難了 而今此
心 體淨而體染 心動而心靜 染淨無
二動靜莫別 無二無別 而亦非一 如
是之絶故難可知 言心自性淨而有其
染心者 是明淨而恒染
雖有染心而常恒不③反者 是顯動而常
靜 由是義故 唯佛窮了 如十卷經云
以如來藏是淸淨相 客塵煩惱垢染不
淨 我依此義 爲勝鬘夫人及餘菩薩等
說如來藏阿梨耶識 共七識生名轉滅
相 大 *惠 如來藏阿梨耶識境界 我今
與汝及諸菩薩甚深智者 能了分別此
二種法 諸餘聲聞辟支及外道等執著
名字者 不能了知 如是二法 正謂此
乎
不達以下 明緣體相及差別義 於中有
三 一明諸染相差別麤顯治斷位地 二
相應義者以下 明諸染法相應不相應
義 三又染心義以下 擧諸染法明二障
義 初中亦三 先明無明相 次相染心
差別 兼顯治斷 後方明前無明治斷
所以不次第者 欲明直就無明漸治之
相不顯 但除④甚染心 從麤至細
說攝義 以眞如門中無能生義故 今於
此識亦說生義 以上生滅門中 方有能
生義故 此義云何 由不覺熏本覺故
生諸染法 由本覺熏不覺故 生諸淨法
如此二義 和合方能遍生一切故 言識
有二義生一切法 此言卽起下有四熏
習已下文也 問上言一心有二種門 今
云此識有二種義 彼心此識 有何差別
解云 上就理體名爲一心 體含絶相
隨緣二義門 故言一心有二種門 如經
本言寂滅者名爲一心 一心者名如來
藏 義如上說 今此中識者 但就一心
隨緣門內 理事無二 唯一神慮 名爲
一識 體含覺與不覺二義 故言此識有
二種義 是故心寬識狹 以心含二門識
故 又門寬義狹 以生滅門含二義故
如四卷經云 不離不轉名如來藏識 七
識流轉不滅 所以者何 彼因②擧緣諸
----------------------
① 「反」疑 「變」次同門(編者)② 「說」上疑脫 「上」(編者).
③ 「擧」疑 「攀」(編者)
一 -- 六八二
識生故 非聲聞緣覺修行境界 十卷經
云 如來藏不在阿梨耶識中 是故七識
有生有滅 如來藏不生不滅 何以故
彼七種識 依諸境界念觀而生 此七識
境界 一切聲聞外道修行者 不能覺知
①之二文同明此識不生滅義 何者 欲
明境界風所動故 藏海中七識浪轉 是
故七識 有生有滅 如來藏者 卽是藏
識 雖不離轉 而體不轉 故如來藏不
生不滅 故言不離不轉名如來藏識等
十卷意者 欲明七識 是浪不非海相
在梨耶識海中 故有生滅 如來藏者
是海非浪 不在阿梨耶識海中 故無生
滅 故言如來藏不在阿梨耶識中 是故
七識 有生有滅等 以如來藏卽是阿梨
耶識故 言不在 若使如來藏不在生滅
梨耶識中者 卽應下云 是故八種識有
生有滅 何故但言是故七識有生滅耶
當知此二經文 其本是一 但翻譯者異
故 致使語有不同耳 又四卷經云 阿
梨耶識名如來藏 而與無明七識 共俱
離無常過 自性淸淨 餘七識者 念念
不住 是生滅法 如是等文 同明梨耶
本覺不生滅義 又四卷經云 刹那者
名爲識藏 十卷云 如來藏阿梨耶識
共七識生名轉滅相 如是等文 是顯梨
耶生滅不覺之義 此今論主 總括彼經
始終之意 故言噵此識有二種義也
云何爲二已下第二依義別解言覺義者
卽有二種 謂本覺始覺 言本覺者 謂此
心性離不覺相 是覺照性名爲本覺 如
下文云 所謂自體有大智③惠光明義故
言始覺者 卽此心體 隨無明緣 動作
妄念 而以本覺熏習力故 稍有覺用
乃至究竟 還同本覺 是名始覺 言不
覺義 亦有二種 一者根本不覺 二者
枝末不覺 ④枝末不覺者 謂梨耶識內
根本無明名爲不覺 如下文云 依阿梨
耶識 說有⑤無覺而起故 言枝末不覺
者 謂無明所起一切染法 皆名不覺
如下文云 一切染法皆是不覺相故 若
依識相差別簡本異末義門 則梨耶識
中 唯有本覺及本不覺 若就識體無二
攝末歸本義門 則彼始覺及末不覺 亦
是梨耶識內之義 故上云此識有二義
者 通含如是二種之意 故下釋中 通
擧本始二覺及二不覺義也 問爲當心
體只無不覺故名本覺 爲當心體有覺
照用名爲本覺 若言只無不覺名本覺
者 可亦無覺照故是不覺 若言有覺照
故名本覺者 未知此覺爲斷惑不 若不
斷惑則無照用 如其有斷則無凡夫 答
非但無闇 亦有明照 以有照故 亦有
斷惑 此義云何 若就先眠後覺名爲覺
者 始覺有覺 本覺中無 若論本來不
眠名爲覺者 本覺是覺 始覺則非覺
斷義亦爾 先有後無名爲斷者 始覺有
斷 本覺無斷 本來離惑名爲斷者 本
覺是斷 始覺非斷 若依是義 本來斷
故 本來無凡 如下文云 一切衆生 從
本已來 入於涅槃菩提之法 然雖曰有
本覺故本來無凡 而未有始覺故 本來
有凡 是故無過 若汝言由有本覺本來
無凡 則終無始覺 望何有凡者 他亦
終無始覺則無本覺 依何本覺以說無
凡 當知由有本覺故 本無不覺 無不
覺故 終無始覺 無始覺故 本無本覺
至於無本覺者 源由有本覺 有本覺者
由有始覺 有始覺者 由有不覺 有不
----------------------
① 「之」上疑脫 「此」(編者)② 「不」疑剩(編者)③ 「惠」
通 「慧」次同(編者)④ 「枝末」疑 「根本」(編者).⑤ 「無」
下疑脫 「明不」(編者)
一 -- 六八三
覺者 由依本覺 如下文云 本覺義者
對始覺義說 以始覺者 卽同本覺 始
覺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 依不覺故說
有始覺 當知如是展轉相依 卽顯諸法
非無而非有 非有而非無也 問此本覺
性 爲當通爲染淨因性 爲當但是諸淨
法性 若言但是淨法因者 何故經云
如來藏者是善不善因乃至廣說 若通
作染淨者 何故唯說具足性功德 不說
具足性染患耶 答此理通與染淨作性
是故唯說具性功德 是義云何 以理離
淨性故 能隨緣作諸染法 又離染性故
能隨緣作諸淨法 以能作染淨法故 通
爲染淨性 由離染淨性故 唯是性功德
何鎰離染淨性 乃成諸功德 取著染
淨性 皆是妄想故 文中先明覺義 於
中有二 一略明二種覺義 二又以覺心
原故以下 廣二種覺相 略中先明本覺
後明始覺 初中有二 一顯覺體 二釋
覺義 言心體離念者 謂離妄念顯無不
覺也 離念相者等虛空界者 非唯無闇
無闇卽是智惠 光明遍照法界平等無
二故 言等虛空界 如下言智惠光明義
故 遍照法界義故
何以故已下 第二 釋本覺義 是對始
覺 釋本覺義 文相可知 始覺義者 以
下明始覺義 是對不覺 釋始覺義 文
相可解 又以覺心原故以下第二廣明
二覺 於中有二 初卽依近廣始覺義
復次本覺以下第二廣本覺 初中亦二
先總標滿不滿 此義云何以下第二別
解 別解之中 約四相以明究竟不究竟
義 此中先略 決擇四相之義 然後消
文 問此中四相 爲當同時 爲是前後
此何所疑 若同時耶 論說四位覺時差
別 答前後耶 下言四相俱時而有 或
有說者 此依薩婆多宗四相 以四體同
時四用前後 用前後故覺時差別 體同
時故名俱時有 或有說者 是依成實 前
後四相而言俱時者 以本覺望四相 則
無四相前後差別 故言四相俱時而有
而無自立 或有說者 此是大乘秘密四
相 覺四相時 前後淺深 所覺四相 俱
時而有 此義云何 夫心性本來離生滅
相 而有無明 迷自心性 由違心性離
相寂靜 故能生起動念四相 無明四相
相應力故 能令心體生住異滅 如似小
乘論議之中 心在未來 逕生滅而由業
力 引能令心體生住異滅 大乘四相
義亦如是 如經云 卽此法界 爲諸煩
惱之所漂動 流轉五道 名爲衆生 此
論云 自性淸淨心 因無明風動 正謂
此乎 總相雖然 於中分別者 四相之
內 各有差別 謂生三住四異六滅七
生相三者 一名業相 謂由無明 不覺
念動 雖有起滅 見相未分 猶如未來
生相將至正用之時 二者轉相 謂依動
念 轉成能見 知彼生相至正用時 三
者現相 謂依能見 境相已現 如未來
生至現在時 無明與此三相相應 熏動
心體 與相和合 心隨動轉 乃至現相
譬如小乘未來藏心 隨其生相 漸至現
在 大乘之中如來藏心 義亦如是 此
三皆是梨耶識位所有差別 於中委曲
至下文說 是名甚深三種生相 住相四
者 由此無明與生和合 迷所生心無我
我所 故能生起四種住相 所謂我癡我
見我愛我慢 如是四種 依生相起能生
相心 令至住位 內緣而住 故名住相
此四皆在第七識位 異相六者 無明與
彼住相和合 不覺所計我我所空 由此
能起六種異相 所謂貪嗔癡慢疑見 如
一 -- 六八四
新論云 煩惱自性 唯有六種此之謂也
無明與此六種和合 能相住心令至異
位 外向攀緣 故名異相 此六在於生
起識位 滅相七者 無明與此異相和合
不覺外塵違順性離 由此發起七種滅
相 所謂身口七支惡業 如是七支 能
滅異心令入惡趣 故名滅相 猶如小乘
宗中滅相 滅現在心令入過去 大乘滅
相義亦如是 是故當知 四相生起一心
流轉 一切皆由根本無明 如經云 無
明住地其力最大 此論云 當知無明能
生一切染法也 又所相之一心所來 能
相之相 無①相所起 無 *相所起故 隨
其所生 用有差別 取塵別相 名爲數
法 由其本無明違平等性故 一心所來
故 隨所至處 皆作總主 了塵總相 說
名心王 由其本一心諸法總原故 由是
義故 諸外道等 多於心王 計爲宰主
作者受者 以不能知由無自性隨緣流
轉故 如中邊論云 唯塵智名心 差別
名心法 長行釋之 若了別塵通相名心
取塵別相名爲心法 瑜伽論中 亦如是
說 大乘四相 相心道現 略說如是
次正消文 總別四相名爲一念 紛此一
念四相 以明四位漸次 欲明本依無明
不覺之力 起生相等種種夢念 動其心
原 轉至滅相 長眠三界 無始流轉 今
因本覺不思議業 起厭樂心 漸次趣向
始息滅相 終歸心源 朗然大悟 覺了
自心 本無所動 今無所靜 本來平等
同一覺也 如經夢度河喩 此中應廣說
大意如是 文中有二 初紛四相 以明
究竟義 二又心起者以下 明究竟覺同
覺義 此四位中 各有四義 一能覺人
二所覺相 三覺利益 四覺分齊 初中
言如凡夫人者 是能覺人 位在十信
覺知前念起惡者 是所覺相 未入此位
以前具起七支惡業 今入十信 卽知前
惡實是不善 故言覺知前念起惡 此明
覺於滅相義也 能止後念令不起者 是
覺利益 前由不覺起惡念 今卽覺故能
止滅相也 言雖復名覺卽是不覺者 明
覺分齊 雖知滅相實是不善 而猶未覺
滅相是夢也 第二位中 言初發意菩薩
等者 十解已上三賢菩薩也 十解初心
名發心住 是故此中名初發意
覺於念異者 異相之中 分別內外 計
我我所 此三乘人 皆能了知內無神我
外無我所 欲明所相心體 爲無明眠夢
於異相 而今漸與智 *惠相應 從異相
夢 少得覺悟 故言覺於念異 由得此
覺 六種異相 永滅不起 故言念無異
相 是覺利益 捨麤執著故名相似覺者
分別內外 計我我所 名麤執着 雖捨
如是麤分別想 而未證知唯識實性 名
相似覺 是覺分齊 第三位中
法身菩薩等者 初地以上十地菩薩也
覺於念住者 住相之中 雖不能計心外
有塵而執人法因緣而住 法身菩薩覺
人法相唯是識性 欲明所相心體 前覺
異相 而眠於住相之夢 今與唯識眞智
相應 從住相夢 而得覺悟 故言覺於
念住 由得此覺 四種住相滅而不起
故言念無住相 以離分別麤念相者 人
我見名分別 簡異異相麤分別故 不加
麤言 我執名麤念 簡異生相微細念故
名爲麤念 雖復覺知唯識實性 而猶睡
於生相之夢 故名隨分覺也 第四位中
菩薩盡地者 謂無垢地 是總擧一位
如本業經說 無垢地菩薩 逕百千劫住
下之二句 別明二道 滿足方便者 是
---------------------
① 「相」疑 「明」次同(編者)
一 -- 六八五
方便道 一念相應者 是無間道 如對
法論云 究竟道者 謂金剛喩定 此有
二種 謂方便道攝 無間道攝 此之三
句 明能覺也 言覺心初起者 是明所
覺也 覺心初起者 依無明有生相 迷
心體令動念 今乃證知 離本覺無不覺
卽動念是寂心 故言覺心初起 如迷方
時 謂東爲西 悟時乃知 卽邪西是正
東 覺心初起義 亦如是 本由不覺 動
心無起 今旣覺故 心無所起 故言心
無初相 前三位中 雖各除相 動念未
盡 故言念無住相等 今究竟位 動念
頓盡 唯一心在 故言心無初相 是覺
利益 遠離已下 明覺分齊 業相動念
念中最細 名微細念 此相都盡 永無
所餘 故言遠離 遠離之時 正是佛地
前來諸位 未覺心源 生相未盡 心猶
無常 今至此位 無明永滅 還歸心源
無更起動 故言得見心性 心卽常住
更無所進名究竟覺 又說未歸心源 夢
念未盡 欲滅此動 望到彼靜 今旣見
心性 夢想都盡 覺知自心本無流轉
今無息滅 常自一心①如住一床 故言
得見心性心卽常住 如是始覺卽與本
覺 等同無別 名究竟覺 是明覺分齊
也 問若言始覺同於本覺離生滅者 此
說云何通 如攝論云 本旣常住 ②未依
於本 相續恒在 乃至廣說 答二意異
故 理不相違 何者此論主意 欲顯本
由不覺 動於靜心 今息不覺 還歸本
靜 故成常住 彼攝論意 欲明法身 本
來常住不動 依彼法身 起福 *惠二行
能感萬德報果 旣爲因緣所起 是故不
離生滅 故說相續 具義而說始成萬德
要具二義 依前義故常住 依後義故生
滅 生滅常住不相妨礙 以一一念迷遍
三世不過一念故 如似一一毛孔 皆遍
十方 雖遍十方 不增毛孔 佛佛如是
無障無礙 豈容偏執於其③門哉 如花
嚴經偈云 牟尼離三世 相好悉具足
住於無所住 法界悉淸淨 因緣故法生
因緣故法滅 如是觀如來 究竟離癡惑
今二論主 各述一義 有何相妨耶 又
如經 依諸伏道 起事心滅 依法斷道
依根本心滅 依勝拔道 根本心盡 此
言諸伏道者 謂三十心 起事心滅者
猶此論中捨麤分別執著相 卽異相也
依法斷道 在法身位 依根本心滅者
猶捨分別麤念相 是住相也 勝拔道者
金剛無礙 根本心盡者 猶此遠離微
細念也 此謂生相 是故已下 引經證
成也
言又心起者 已下二明始覺不異本覺
此中亦二 初卽因言重覈始覺分齊 而
實無有已下正明不異 言一切衆生不
名爲覺者 金剛已還一切衆生 長眠無
明 未曾相離 依是義故 不得名覺 由
永離眠 方名覺故 然若對四相差別
有漸覺義 義如前說 今④紛無明之⑤眼
無差別相故 皆是不覺 如仁王經云
始從伏忍至等覺位 照第一義諦 不名
爲見 所謂見者 唯佛如來 言若得無
念則知心相生住異滅者 由未得無念
時 不能遍知一切心相 皆悉是夢 故
不得名覺 佛得無念故 能遍知一切衆
生眠於無明夢於四相 方得名覺 言以
無念等者 是釋成上義 此中有伏疑
云佛得無念 衆生有念 如是隔別 所
以自得無念知他有念者何 由彼一切
----------------------
① 「如住一」 疑「住一如」(編者)② 「未」疑 「末」(編者)
③ 「門」疑 「間」(編者)④ 「紛」疑 「約」(編者)⑤ 「眼」疑
「眠」(編者)
一 -- 六八六
有念 其性本來無念 今佛所得無念
與彼無念平等無二 言以無念平等故
旣得平等無念 故能遍知諸念也 此中
正明無異之義 雖曰始得無念 方成始
覺 而覺於四相本來無起 得何不覺
而有始覺 故言而實無有始覺之異 云
何無異者 以四相生起 義有前後 而
從本已來同時相依 又此四相 爲①心
所成 除 *心以外 無別自體 故言四相
俱時而有皆無自立 猶如海水之動 說
名爲波 波無自體故 無波之動 水有
體故 有水之動 心與四相義 亦如是
爲顯是義故 四卷經云 大 *惠七識不
流轉 不受苦樂 非涅槃因 如來藏者
受苦樂與因俱 若生若滅 又夫人經云
於此六識及心法 智此七法 刹②那不
種衆苦 不得厭苦樂求涅槃 世尊如來
藏者 無前際 不起不滅法 種諸苦得
厭苦樂求涅槃 又云生死者 是二法
是如來藏 世間言說故 有生有死 非
如來藏 有生死法 此二經意 同明卽
如來藏 流轉生死 生死根本無自體
無自體故 無別流轉 相旣無轉 體何由
動 故言非如來藏有生有死 由是義故
四相唯是一心不覺 卽同本覺 故言本
來平等同一覺也
復次已下第二廣明本覺 於中有二 初
明本覺功能能生二相 復次覺體相 以
下二明本覺體相 相有四種 初中智淨
相者 明本覺隨染還淨 不思議業者
是還淨之用 言滿足方便者 在無垢地
破和合識相者 謂不生滅與生滅和合
名和合識 今破其所合之生滅相 故不
生滅體離相 而影故下言影 顯現法身
是本覺也 言相續心相者 猶是阿梨耶
識 但通攝生滅與不生滅 名和合識
爲顯法身本覺義故 偏取生滅相內自
相 名相續心 爲顯應身始覺義故 相
是業相 此不滅相續心 但滅相續心相
相滅之時 其相續心永離識相 轉成圓
智 故言智淳淨故 卽是應身始覺義也
然此始覺無別始起 卽本覺體隨染作
染 今自染緣還得淳淨 名始覺耳 是
故始覺 卽是本覺之隨緣義也 如經言
是故大 *惠 諸自相滅 自相滅者 業相
滅 若自相者 不異外道斷見戱論 外
道說離諸境界 相續識滅 相續識滅
已卽滅諸識 大 *惠 若相續識滅者 無
始世來 諸識應滅 正謂此也 喩中言
水非動性者 今雖非靜 而此動若不由
自性故動 但是隨他而動 心亦如是
隨緣而動 不由自性故動 故言非動性
也 若無明滅相續則滅者 相續相滅也
智性不壞者 相續心體相續不滅 卽是
自相 神解之性名爲智性
復次以下第二明本覺體相 四種鏡中
第二因熏習者 此性功德 能作正因熏
衆生心 能起厭樂及諸加行 乃至佛果
言因熏習 一切諸法悉於中現 故名爲
鏡如花嚴云 譬如深大海③彌寶不可盡
於中悉顯現 衆生形類像 甚深因緣海
功德寶 無盡淸淨法身中 無像而不顯
正謂此也 第四緣熏習者 始起圓智
作增上緣 熏衆生心 令起厭樂及諸加
行 乃至佛果 故名緣熏 此諸行德 不
離圓智 是④波智影 故名爲鏡 如佛地
經說 大圓鏡智 能起一切衆生諸善法
影 此之謂也 余二種鏡義 顯可知
起信論別記可本終知
----------------------
① 「心」上疑脫 「一」次同二(編者)② 「刹那」下疑脫 「不
住」(編者)③ 「彌」疑 「珍」(編者)④ 「波」疑 「彼」(編者)
一 -- 六八七
大乘起信論別記末
海東沙門 元曉撰
此下明不覺 中有二 一明根本不覺
二復次以下 明枝末不覺 初中立二
一正明不覺依本覺立 二明本覺待不
覺有 言不如實知眞如法一故不覺心
起者 卽是根本無明 此如迷方 ①而有
其念者 是業相等之動念 是如邪方
如離正方外 無別邪方 邪方卽是正方
故言念無自相不離本覺 次明本覺待
不覺義
言不覺者 猶是無明 妄想心者 不覺
所起諸取相心 是擧本而取末 能知名
義爲說眞覺者 由妄想心知名義故 方
有言說 說於眞覺 是名能說眞覺之言
要依不覺所起妄想 言若離不覺則無
眞覺自相可說者 是明所說眞覺必待
不覺 若不相待 則無自相 待他而有
亦無自相 自相旣無 何有他相 是顯
諸法無所得也 如下文言 當知一切染
法淨法 皆悉相待 無有自相可說 智
度論云 若世諦如毫釐許有實者 第一
義諦亦應可實 此之謂也
復次已下第二明②支末不覺 此中先三
相 是微細 猶在阿梨耶識位 後六麤
相 是餘七識 但望彼根本無明 皆是
所起之末 通名枝末不覺也 言無明業
相者 無明所起業相也 起動義 是業
義 故言心動名爲業相
覺則不動者 是反釋 如得始覺時永無
動 當知今動只由不覺動則有苦者 如
得寂靜 寂靜是樂故 今云動卽是苦也
果不離因者 無明是無集 業相是無
苦 無苦無集 一時而有 不相離也 然
業相雖有生滅 最是微細 能所未分
無明亦爾 如無想論云 問此識何相何
境 答相及境不可分別 一體無異 問
若爾云何知有 答由事故知有 此識能
生一切煩惱業果報事 譬如無明常起
此無明可欲分別不 若可分別 非謂無
明 若不可分別 ③相應非有 而是有無
亦由欲瞋等事 知有無明 本識亦爾
阿毘達摩藏經中 亦同此說 如是等文
正約業相而說也 第二能見相卽梨耶
見分 第三境界相 是梨耶相分 如四
卷經云 譬如藏識 頓分別自心 現身
及身安立具等 頓分別者 是能見相
自心及現等 是境界相 瑜伽論中 亦
同此說 如是等文 是約後二相說 此
二雖有二分 不離業相 是唯量門 業
相雖無能所 含有二分 是唯④二 此三
皆是異熟識攝 但爲業煩惱所惑義邊
不別業相動轉差轉相等異 是故總說
爲異熟識 爲無明風所動義邊 從細至
麤動轉差別 是故細分立三種相 又此
三但爲無明所動 故在第八 後六乃爲
境界所動故在七識 卽由是義故 說七
識一向生滅 不同梨耶俱含二義也
以有境界緣故生六相者 前細相中 依
能見現境界 非境界動能見 此後六相
爲彼所現境界所動 非此六種能現彼
境 別義如是 通⑤而而言⑥云 彼亦還
依自所現境 此還能作自所依境 今此
論中 宜就別門 故言有境界故生六種
相 如經本說 境界風吹動 七識波浪
轉 正謂此也 六相中 初一相 是第七
識 次四相 是生起識四陰 後一相 是
----------------------
① 「而」上疑脫 「不覺心起」(編者).② 「支」疑 「枝」(編者).
③ 「相」疑 「則」(編者)④ 「二」下疑脫 「門」(編者)⑤ 「而」
疑剩(編者)⑥ 「云」疑 「之」(編者)
一 -- 六八八
行陰爲因 所生果報 言智相者 此第
七識麤中之始 始與 *惠相應分別我我
所 故名智相 如夫人經云 於此六識
心法智 刹那不住 言心法智者 *惠數
也 故知 此中智相 正在第七識
言依於境界心起者 依前境界相 第七
識心起也 若在善道 分別可愛法 爲
我我所 在惡道時 分別不愛法爲我我
所 故言分別愛與不愛 具而言之 計
能見相爲我 計所現境爲我所 而今直
就相顯而說 是故但說依於境界 又此
第七識 雖復通緣梨耶能見及境界相
然此境界 不離能見 如鏡中影不離鏡
面 此第七識 直爾內向 自計我我所
非計爲外故 余處說緣梨耶識 不言緣
境界 又略說故 但就我執之境 故說
緣識 除我所執境故 不說亦緣境界
問云何得知 此第七識不但緣心 亦緣
境界 答此有二證 一依比量道理 二
依聖言量 比量道理者 此意根必與意
識 同緣境界 是立宗也 爲彼意識不
共所依故 是辨因也 諸是不共所依
必與能依同境 如眼根等 是隨同品言
也 或不同緣者 必非不共所依 如次
第滅意根等 是遠離言也 如是宗因譬
喩無邊 故知意根亦緣六塵 若言此意
與意識不①心同緣者 亦可眼與眼識不
必同境 俱是不共所依故 眼等識根
旣不得爾 無同類故 義不得成 若言
此意非不共依者 則無不共依 識不應
起 如眼識等 只是自敎相違過失 如
佛娙說故 眼不壞故 眼識得生 乃至
意不壞故 意識得生 乃至廣說 又論說
此不共依 故知此意但緣於識不緣餘
境 是義不成 若依此 能依意識 緣一
切法 當知所依意根 亦對一切法 是
故此意亦緣自體 以有自體分故 亦緣
自所相應心法 以無能障法故 彼諸心
法②背證自體 有自證分 是故不③度
同一所緣 當知此義通於八識 所鎰
知 故莊嚴論云 已說求染淨 ④說成
唯識偈曰 能取及所取 此二唯心光
貪光及信光 二光無二法 釋曰 上半
者 成 *唯識人 應知能取所取 唯是心
光 下半者 貪等煩惱光 信等善法光
如是二光 亦無染淨二法 以不離心光
別有貪等信等法故 以此文證 故知諸
心數法 亦爲心光所照 故不離心光
以不離心光 故卽是心光也 如鏡中像
鏡光所照 是故此像不離鏡光 以不離
故 卽是鏡光 當知此中道理亦爾 然
雖似影像 無別本法所不緣者 設有本
法心數異影像心數者 則同一所緣之
義不成故 聖言量者 如十卷經云 彼七
種識 依諸境界念觀而生 又云 境界
風吹動 七識波浪轉 今此論中 釋彼
經意云 以有境界緣故 復生六種相
由此等文故得知乎
次第二相續相者 卽是識蘊 是麤分別
通緣一切 得長相續 名相續相 又此
識起愛 引持過去諸業 亦得潤生 能
令未來果報相續 故名相續識 言依於
智者 依前智相 相續始生也 所依是
細 唯一捨受 能依是麤 具起苦樂 故
言生起苦樂 又所依智相 內緣而住
似眼 此相續識 遍馳外境 如覺故 言
覺心起念 起念卽是法執分別 識蘊與
此麤執相應 遍馳諸境故 言相應不斷
故 次執取相 卽受蘊 次計名字相 是
想蘊 次起業相 是行蘊 文自顯不須
----------------------
① 「心」疑 「必」(編者)② 「背」疑 「皆」(編者)③ 「度」疑
「廢」(編者)④ 「說」上疑脫 「次」(編者)
一 -- 六八九
煩惱釋
復次以下 第三明同異 言無漏無明隨
染幻差別 性染幻差別者 無漏是隨染
幻差別 無明是性染幻差別 何者 其無
明 是違平等性 故其所起一切染法性
自差別 無漏法 是順平等性直置其性
應無差別 但隨染法差別 故說無漏有
差別耳 何者 對彼業識染幻差別故
有本覺無漏性德差別 又爲對治彼染
差別故 成始覺萬德差別 是故無漏
但隨彼染而有差別 不由自性有差別
也 然此染淨 皆悉相待性無所有 故
言幻也 上來總爲廣上立義分中是心
生滅 已竟
復次已下 第二廣上生滅因 於中有二
初正明生滅依因緣義 二依無明熏習
所起識者以下 重顯所依因緣體相 初
先總表 後別釋
言因緣者 梨耶心體 ①反作諸法生滅
是生滅因 生滅諸法 細麤相資 而起
是生滅緣 如經云 如來藏是善不善因
故 又無明住地 能熏心體轉作諸識
名生滅因 所起諸識轉 相資因緣 如
下文云 一切染因 名爲無明 故今此
文中 二義俱有 言衆生依心者 諸生
滅法 聚集而生 故名衆生 而無自體
唯依心體故 言依心 能依衆生 只是
意意識 故言意意識轉 此卽表二章門
此義云何以下釋二章門 先釋意 中有
三 初略明意 次廣辨意 是故以下 結
成唯心 初言依阿梨耶識者 釋上依心
義 相本無明 親依識體而有 故言依
識說有無明 如上文云 此識有二義
一者覺義 二者不覺義 正謂此也 四
卷經云 如來藏爲無始虛僞惡習所熏
名爲識藏生 無明住地與七識俱 當知
無明住地 非七識攝 亦非爲彼所熏種
子 言不覺而起者 心體爲此無明所熏
動作生滅 故名起 又卽此心體 由無
明熏 轉成能見 乃至轉成 起念相續
如是心體 有此五用 對境界能生意識
故名爲意 此中第五 猶是意識 而約
生後義 通入意中攝 此意以下 第二
廣解 開上五用 立五識名 初業識義
如前已說 言轉識者 是能見相 緣境
而轉 名爲轉識 然轉識有二 若說無
明 所動能見 名爲轉識者 是在阿梨
耶識 如其境界 所動能見 名轉識者
是謂七識 二義不同 不可相濫 又有
處說 諸是能見 通名轉識 則通八識
今此中轉相 是緣初義也
三現相者 猶是上三相中境界相 但此
中 爲明離轉識無別境相 故擧能現明
所現境
言猶如明鏡現色相者 如四卷經云 大
*惠 廣說有三種識 廣說八相 何等爲
三 謂眞識現識分別事識 譬如明鏡持
諸色像 現識處現 亦復如是 又此文
中說現義云 以一切時任運而起常在
前故 當知現識定在第八 其業識等
與此作本 其相彌細 如何强將置七識
中甚可乎
言隨其五塵對至卽現者 隨所起相皆
不離見 唯於能見鏡中而現 故言對至
卽現 就實而言 亦現法塵 且約塵顯
略擧之耳 問此識境界寬狹云何 此論
中但說五塵 楞伽經云 阿梨耶識分別
現境自身資生器世間等 一時而知 非
是前後 瑜伽論說 此由了別二種境故
轉 一由了別內執受者 謂了別遍計所
執自性 妄執習氣 及諸色根 根所依
---------------------
① 「反」疑 「變」(編者)
一 -- 六九十
處 謂有色界 若無色界 唯有妄執習
氣了別 二了別外無分①相器者 謂了
別依止 緣內執受阿梨耶識 故於一切
時 無有間斷器世界相 譬如燈炎生時
內執②受識 外發光明 如是阿梨耶識
內緣執受境 外緣器世界境 生起道理
應知亦爾 中邊論云 此識所取 四種
境界 謂塵根我及識所攝 所取旣無
能緣本識 亦爾得生 若依中邊論及楞
伽經則習氣等 非此識境 若依瑜伽論
聲塵及七種識等 非其所緣 依此論說
現根及識等 亦非此識所現境界 如是
相違云何和會 答此非相違 何以故
不以言唯緣如此法故 不言餘法非境
界故 問雖無相違 而有不同 不同之
意 可得而聞乎 答不同之意 各有道
理 如中邊論 欲明現起諸法 皆是本
識所現 離識之外 更無別法 是故唯
說 現行諸法 習氣種子 其相不顯 與
識無異 是故不說 瑜伽論等 爲顯諸
相無有離見自相續者 故除心心法以
外 諸餘相續之法 說爲此識所了別
諸心之法 離塵不立 其義自顯 故不
別說 諸餘論顯沒之意 准此可知 不
可偏執一隅 以謗通方之說也 且止傍
論 令釋大文
第四智識者 是第七識 上六相中初智
相也 愛果名染淨法 分別彼法 計我
我所故 言分別染淨法也 相續識者
卽是意識 上六相中相續相也
以念相應不斷故者 是約自體不斷 釋
相續名 住持以下 約其功能 釋相續
名 此識能起愛取故 能引持過去無明
所發諸行 令成堪任來果之有 故言住
持過去之果令不失故 此義具如瑜伽
論說 又識能起潤生煩惱 能使業果續
生不絶 故言成就現未等報無差違故
如是三世因果流轉不絶 功在意識故
名相續 言念已치事慮未來事者 顯此
識用不同智識 以彼但緣現在境故 由
此文證 故知此相續識 正是意識 不
同上說相續心也 是故以下 結成唯識
是上所明五種識等 無別自體 皆依一
心義故 三界虛僞 唯心所作也 言以
一切法 皆從妄念而生 一切分別卽分
別自心 心不見心無相可得者 如十卷
經偈云 身資生住持 若如夢所見 中
應有二種心 而無二相 如刀不自割
指亦不自指 如目不自見 其事亦如是
此義云何 若其夢中所見諸事 如其所
見是實有者 則有二故 而其夢中實無
能取所 所二相 三界諸心 皆如此夢
故言一切分別卽分別自心 而論自心
不能自見 如刀指等 故言心不見心
現無他可見 亦不自見 則無所見 所
見無故 能見不成 能見所見 皆不可
得 除此之外 更有何相 故言無相可
得 如彼偈云 非他非因 非分別分別
事 五法及二心 寂靜無如是 問如集
量論④諸說心心法皆證自體 是名現
量 若不爾者 如不曾見 不應憶念 此
中經說云 不自見 如是相違 云何會通
答此有異意 欲不相違 何者 此經論
意 欲明離見分外無別相分 相分現無
所見 亦不可說卽此見分反見見分 非
二用故外向起故 故以刀指爲同法喩
集量論意 雖其見分不能自見 而有自
證分相 能證見分之體以用有異故 向
內起故 故壬炎爲同法喩 由是義故
不相違背 又復此經論中 爲顯實相故
---------------------
① 「分相器」疑 「分別器相」(編者)② 「受識」疑 「膏
炷」(編者)③ 「所」疑 「取」(編者)④ 「諸說」疑倒(編者)
치:달릴치
一 -- 六九一
就非有義 說無自見 集量論主 爲立
假名故 依非無義 說有自證 然假名
不動實相 實相不①懷假名 不 *懷不動
有何相違 如此中說 離見無相故 見
不見相 而餘處 說相分非見分故見能
見相分 如是相違 何不致怪 當知如
前亦不相 *懷 又說爲顯假有故 說有
相有見 爲顯假無故 說無相無見 假
有不當於有故 不動於無 假無不當於
無故 不懷於有 不懷於有故 宛然而
有 不動無故 宛然而無 故如是甚深
因緣道理 蕭焉靡據 蕩然無礙 豈容
違諍於其②問哉
復次以下 第二釋意識章門 意識猶是
先相續識 但就其能與法執麤念相應
生後義邊 名相續識 約其從前念生
能起見愛煩惱義邊 名爲意識 故言意
識者 卽此相續識上 六相內受相行蘊
相 從入此意識中攝 又此論且依一意
識門故 不別出五識相也 文相可知
言依無明熏習以下 第二重顯因緣體
相 於中有二 一約心體 顯因體相染
淨難測 二不達以下 約諸染淨 明緣
體相差別之義 初言依無明熏習所起
識者 牒上依阿梨耶識說有無明不覺
而起 此文正明自性淸淨心因無明風
動 故言無明所起識也 若此心體 一
向生滅 直是染心 則非難了 又若一
向常住 唯是淨心 亦非難知 說使體
實淨 而相似染者 亦可易解 如其識
體動 而空性靜者 有何難了 而今此
心 體淨而體染 心動而心靜 染淨無
二動靜莫別 無二無別 而亦非一 如
是之絶故難可知 言心自性淨而有其
染心者 是明淨而恒染
雖有染心而常恒不③反者 是顯動而常
靜 由是義故 唯佛窮了 如十卷經云
以如來藏是淸淨相 客塵煩惱垢染不
淨 我依此義 爲勝鬘夫人及餘菩薩等
說如來藏阿梨耶識 共七識生名轉滅
相 大 *惠 如來藏阿梨耶識境界 我今
與汝及諸菩薩甚深智者 能了分別此
二種法 諸餘聲聞辟支及外道等執著
名字者 不能了知 如是二法 正謂此
乎
不達以下 明緣體相及差別義 於中有
三 一明諸染相差別麤顯治斷位地 二
相應義者以下 明諸染法相應不相應
義 三又染心義以下 擧諸染法明二障
義 初中亦三 先明無明相 次相染心
差別 兼顯治斷 後方明前無明治斷
所以不次第者 欲明直就無明漸治之
相不顯 但除④甚染心 從麤至細
첨부파일
- 기신론해동소.hwp (257.1K) 66회 다운로드 | DATE : 2018-05-15 00:12:13
댓글목록
등록된 댓글이 없습니다.